-
【湛江招商】清溪制造业强镇与湾区生态新城发展蓝图
在招商引资战略驱动下,清溪镇正大力推进“国际先进制造业强镇,大湾区宜居生态新城”的建设目标。此举基于该镇近年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的坚实基础,聚焦科技生态项目和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布局,确保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2019年,清溪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招商合作,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入驻,为打造区域性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一、区域发展战略框架清晰 清溪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该镇推出“一三六”工作措施体系:聚力培育一大“引爆点”,即大湾区·深投控清溪科技生态城项目,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深入实施三大“新模式”,包括“四三二”统筹发展模式、“2+1”区域单元城市更新试点工程和“一轴一带五片区”旅游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大力打造六大“升级版”,覆盖统筹协调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创新转型发展、全面开放格局、美丽清溪工程及社会和谐善治,构建全面升级路径。这些措施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为本地制造业与生态城市融合提供系统支撑。 二、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制造业高地 清溪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强镇。回顾2017年,该镇取得显著经济成效,工业与外贸增长态势巩固了其在东莞市前列地位。基于此,2019年规划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升级版,通过招商引资深化产业链整合,引导企业参与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科技生态城项目作为引爆点,融合深圳资本优势,推动研发转化与高端制造集群发展。同时,创新转型发展升级版强调绿色技术和自动化应用,确保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并拓展开放格局升级版,强化国际对接机制,为清溪在大湾区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生态宜居城市品质全面跃升 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清溪镇致力于建设大湾区宜居生态新城。2019年,美丽清溪工程升级版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善治,通过“一轴一带五片区”旅游规划优化环境资源利用,推动全域生态保育与休闲网络融合。区域单元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旧工业区绿色改造和生活配套升级。该措施模糊具体日期启动试点项目,并强化社区治理,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安全保障。旅游规划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开发,结合文旅产业招商引资,为打造低碳可持续新城提供典范路径,响应大湾区宜居建设目标。 四、协同发展成果惠及全域 清溪镇在统筹协调发展升级版推动下,实现社会和谐与开放合作共赢。过去成效积累已形成模式推广价值,例如2017年获奖成果证明了本地领导班子统筹执行能力。2019年措施深化“四三二”统筹发展模式,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开放格局升级版拓展对外交流机制,依托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吸引外部资本通过招商引资参与本地项目。此外,社会和谐善治升级版完善民生服务网络,确保发展红利全民共享。展望未来,清溪镇将持续立足大湾区战略定位,以制造业与生态协调并进为导向,为区域现代化建设贡献核心力量。
2025-07-27
-
【霞山区招商】湛江霞山高级润滑油项目竣工助力产业升级新动能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湛江市霞山区迎来工业发展新里程碑。2024年,鸿达10万吨/年高级润滑油调和项目一期正式竣工,标志着区域石化产业链深化升级。该项目作为重要招商引资案例,将有效提升霞山区高端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竣工仪式上,相关领导出席见证,凸显其战略意义和区域影响力。这一举措为湛江市临港工业注入活力,加速产业融合与创新驱动。 一、项目概况与技术特色 该项目位于湛江市霞山区临港工业园,总占地面积65亩,采用分期建设模式。2024年竣工的一期工程,重点打造高级润滑油调和生产线,融入现代化智能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调和技术基于环保高效原则,通过优化配方和自动化控制,减少能源消耗与排放,顺应绿色石化发展趋势。项目分期布局体现了战略前瞻性,一期投产后可快速释放产能,为区域供应链提供支撑,二期建设将同步启动,以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这一设计不仅强化本地石化基础,还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高端化工产品国产化。 二、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投产后,预期带来多重经济效益,包括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和就业机会创造。一期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例如联动物流、研发等领域,形成集群效应。弱化数据描述下,项目预计新增可观产值和税收贡献,助力湛江市税收结构优化。同时,二期扩容规划将进一步放大效益规模,整体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区域可持续增长提供引擎。社会层面,项目新增多个岗位,聚焦技能人才培养,结合霞山区产业政策,打造产城融合典范。此外,该项目强化风险管控体系,确保生产安全与社区和谐,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担当。 三、区域发展背景与规划 从2017年起,湛江市霞山区系统推进“三大抓手”和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临港工业园作为核心载体,聚焦石化、资源深加工与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政策协同下,园区扩能增效取得显著成果,工业经济持续攀升,2024年项目竣工恰逢其势。霞山区通过招商引资精准布局,引进高端项目如鸿达润滑油,补齐石化精细化工短板,强化产业链韧性。区域规划强调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引导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减少环境影响。未来,霞山区将继续深化产业升级路径,依托港口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节点高地。 四、产业联动与未来展望 项目竣工为湛江市石化行业注入新活力,未来将加速产业链整合,例如与汽车制造、机械工业形成协同。二期建设计划已列入年度工作重点,预计投产后整体效益可期,推动技术创新与国际接轨。长远看,该项目示范作用将吸引更多投资,培育产业生态圈,支持霞山区打造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湛江市以此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全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2025-07-27
-
【投资雷州市】2018年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2018年1月11日在雷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雷州市市长亚雄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落实“三大抓手”实施方案和“五大产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切实改善社会民生,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顺利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7年,初步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98.57亿元,比增4.5%。规上工业增加值12.92亿元,比增1.0%。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比增13.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51亿元,比增6.0%;外贸进出口总额7.4亿元,比增35.0%。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9亿元,同比下降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1元,比增7.5%。 一年来,主要取得以下工作成效: 农业经济稳中有进 预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31亿元,比增4.4%。其中,农业种植业总产值127.32亿元,比增4.4%;林业总产值6.02亿元,比增6.1%;畜牧业总产值16.01亿元,比增1.0%;渔业总产值30.66亿元,比增4.0%。雷州东西洋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优质水稻产业化生产基地、有机稻培育基地建设如期推进,广垦精米加工项目设备安装完成。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完成投资总额的90%,仓库建设基本完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6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145家,农业品牌存量29个。芒果、青枣、荔枝等热带南亚热带水果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互联网云平台“农技宝”建成应用,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网点实现镇区全覆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稳步实施,完成15.35万亩建设任务。水利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124宗完成108宗,8宗海堤加固达标工程进入扫尾阶段,7宗抗旱应急水源配套工程进行验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完成颁证率81.02%。筹集资金6995.7万元,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1个。乌石国家级中心渔港全面建成,企水渔港升级改造项目获省批复。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成1000吨级以上钢质渔船15艘,更新改造渔船114艘。 工业发展持续发力 预计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32.59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2.92亿元。雷州市临港工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加快建设,雷南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达成征地协议,雷州产研集聚区谋划建设加紧推进。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15亿元,其中省、湛江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46亿元。大唐国际雷州电厂项目累计投入48亿元,主体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环评报告待国家海洋局批复,首期项目用地达成回收协议。粤电红心楼风电、中航调风风电、亚玛顿马留盐场光伏发电、晶科光伏发电4个项目成功并网,湛江守仁生物质燃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流沙尊鼎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基地、广东画景碱泉水扩建、中航龙门风电、华润南兴风电等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招商引资,湛江集中签约项目6个,投资总额28.12亿元,投产4个。雷州翠宏木业有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49.76亿元,比增4.9%。旅游业取得新突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03.9万人次,比增15.2%,实现旅游总收入45.09亿元,比增25.3%;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茂德公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纪家盘龙滩滨海休闲度假区开发项目签订投资开发意向书。房地产业释放新活力,新建商品房交易面积23.7万平方米,交易金额9.88亿元;商品房去库存成效明显,库存减少9.56万平方米;碧桂园二期、金樟水岸等4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启动建设。电子商务持续旺盛,新增电子商务企业63家。城乡物流体系加快拓展,新增快递物流配送网点55家,签订华南农产品物流项目意向书,项目投资38亿元。全年供电总量11.63亿千瓦时,比增6.3%。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有效应对结构性政策减税、“营改增”全面实施等因素,基本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目标,公共财政支出总额69.92亿元,比增5.1%。税收征管成效显著,实现本级税收收入2.96亿元,比增20.58%,占公共财政收入66.01%,占比提高。实现非税收入1.53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33.99%,由于非税收入比例压缩,造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8.4%。争取新增债券转贷资金4.30亿元,财政资金供需矛盾逐步缓解。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27亿元,项目建设如期推进。金融机构全年存款余额275亿元,比增9.13%;贷款余额126亿元,比增6.78%。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发放渔业贷款7250万元,发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发放“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600万元。雷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雷州农商银行通过筹建验收。保险机构发展至22家,完成涉农保险费收入5300万元。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累计投资2.49亿元,改建国道1.5公里、省道14.2公里、县道47公里、乡道53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33公里。东雷高速雷州段及其连接线征地任务基本完成,国道207线穿城段、省道290线龙门至乌石段、省道546线井尾至调会等改线工程启动前期工作,省道375线客路至河头段改造主体工程完成。城区畅通工程加快推进,全茂大道南段、清端大道改造工程、雷南大道和关部前街“白改黑”工程完成。经营城市取得新成效。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雷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正在推进。实施市镇村共融共享共建征地新模式,龙游湖新区、雷阳湖新区、华南热带农产品商贸城、官茂商业集聚区征地工作加快推进。全年土地储备616亩,土地出让202亩,收入3.72亿元。强化“两违”整治,查处违法建筑42宗,拆除15宗。深入开展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城市整洁度得到提高。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整改事项,全面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违法养殖设施。成功创建湛江市生态文明镇5个、生态文明村231个。乌石、英利、客路、龙门等9个镇区总体规划和73个省定贫困村408个自然村规划编制完成。建设城区排污管网4公里。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推进,1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和225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招投标工作进入资格预审阶段。城乡生活垃圾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形成。城乡通信网络基础不断夯实,建成4G基站1017个,实现主城区、镇区、重点乡村全面覆盖4G无线网和光纤有线网。220千伏龙门站建设步伐加快,110千伏雷东线等4个主网线路建成投运。 民生事业明显进步 优先增加民生投入,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9.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86%。加大社会救助兜底力度,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06亿元。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累计征缴社会保险费17.89亿元,比增16%。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政策待遇全面落实,累计发放资金17.40亿元,比增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899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8%。累计筹集扶贫资金11.0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55537个,全年帮扶脱贫28135人,圆满完成2017年年度脱贫任务。改造农村危房2970户,竣工率100%;动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0套。市烈士纪念馆完成主体工程,雷州慈祥(福利)安养院动工建设,市殡仪馆迁建一期工程完成招标。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顺利推进,1228个项目全面启动。优化学校布局,撤并15所高中阶段学校为10所,扩建城镇学校5所。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建设加快,完成土建工程的80%。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动态监测机制,消除大班额254个。高考成绩进步明显,本科上线3690人,比去年增加459人,其中一本上线比去年增加115人,本科和一本增幅在湛江各县(市)中均名列前茅。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综合大楼动工建设,市中医医院奋勇院区住院综合楼完成土建工程。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业务用房全部达到省规定标准。附城、乌石中心卫生院升级项目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升级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北和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卫生院”。积极实施古建筑修缮工程,修缮完成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擎雷书院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及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档案馆扩建项目完成土建工程。体育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市体育馆基础工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参加湛江市篮球联赛、湛江市运会成年组足球比赛均勇夺冠军。
2025-07-27
-
湛江海关智能审像中心启用 提升通关效率助力招商引资
湛江海关集中审像中心的正式运营,通过智能化查验技术显著提升通关效率,为湛江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该中心整合区域监管资源,实现机检图像集约化审核,在强化监管效能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一、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监管创新。随着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集约化管理、智能化管控、规范化执法成为重要方向。湛江海关积极落实海关总署决策部署,于2023年推动集中审像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举措标志着湛江海关在监管管理集约化、图像分析智能化、审像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技术赋能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在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查验平台,装载冷冻水海产品的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过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时,集中审像中心可实时接收扫描图像并快速完成分析。相较于传统人工查验需数小时且可能影响冷冻产品质量的情况,智能审像模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查验,显著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冷冻水海产品加工是湛江的特色优势产业,其出口额在湛江外贸中占比较高,高效的通关服务对保障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跨区域资源整合实现标准化监管。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内,该中心将陆续接入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遂溪车检场、茂名水东码头、茂名博贺新港等海关监管区的5套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此举将实现对湛江、茂名两地所有监管现场扫描机检图像的统一审核,确保图像分析流程统一、标准统一、处置统一,提升区域监管协同性和一致性。 四、智能分析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中心通过对机检图像开展三废检测、禁限品检测、异物检测等智能分析,进一步增强海关对货运渠道走私行为的识别精确度。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也为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保障了进出口贸易的安全与秩序,促进外贸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27
-
【湛江招商】中国水产业高峰论坛探讨质量提升与贸易合作新路径
湛江近日举办的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聚焦技术性贸易措施与质量品牌建设,吸引了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与,为行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 一、论坛聚焦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产业升级 此次论坛围绕“加强技术贸易措施工作,促进水产品质量品牌提升”展开专题研讨。与会专家指出,随着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水产品出口的关键因素。相关机构通过解析国际规则和案例,提出构建标准化体系、强化检验检疫协作等建议,助力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挑战。 二、国际规则与本土实践结合成亮点 针对国外水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论坛深入探讨了应对策略,包括优化养殖加工流程、提升检测技术等。湛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引入科研院所技术支持,推动对虾、罗非鱼等优势品种的标准化生产,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三、产学研协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高校与研究机构代表分享了水产养殖绿色转型、深加工技术突破等研究成果。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贸易额持续增长,但部分领域仍面临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论坛呼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区域合作助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湛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本次论坛成果,进一步整合检验检疫、物流和销售资源,打造从养殖到出口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与会企业代表认为,通过跨区域协作和精准招商引资,有望实现水产业规模与效益的双提升。 本次论坛为行业搭建了政策解读、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的综合平台,标志着我国水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市场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2025-07-27
-
【湛江招商】湛江农垦以深化改革为引领加速现代农业发展
湛江农垦近期围绕省级政策要求,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全面推进垦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高地。作为广东农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湛江垦区正以落实省级文件为契机,重点突破土地管理、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一、强化政策引领,明确改革路径 2017年出台的省级文件为广东农垦确立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对外合作排头兵”的战略定位。湛江垦区据此制定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土地资源整合,已完成超万亩土地的集约化流转试点,并建立“垦区+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2023年以来,垦区新增热带作物标准化种植基地,甘蔗、橡胶等主产作物机械化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二、深化产业融合,培育新增长点 依托湛江港口区位优势,垦区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2022年启动的菠萝深加工项目已实现年产能突破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垦区联合科研机构开发耐盐碱作物品种,在沿海滩涂试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4年初,垦区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农产品流通效率显著提升。 三、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 湛江垦区将智能农业作为改革突破口,2023年建成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实现水肥一体化系统全覆盖。在生态循环领域,垦区推广“养殖—沼气—种植”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行业先进标准。此外,垦区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机研发,自主研发的甘蔗收割机已获技术认证并投入量产。 四、扩大开放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响应“农业对外合作排头兵”要求,湛江垦区2022年起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技术输出,橡胶种植技术培训覆盖超千名境外农户。垦区还参与制定国际热带农产品贸易标准,推动菠萝、剑麻等产品纳入跨境供应链体系。2024年,垦区启动海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跨国全产业链合作新模式。 湛江农垦通过系统性改革,已初步形成“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格局。未来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接,为保障区域农产品供给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2025-07-27
-
【湛江招商】湛江人才新政30条:以制度创新构筑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湛江始终将人才工作置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2023年出台人才新政30条,通过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注入智力动能,着力打造区域人才集聚新高地。 一、构建开放多元的人才引育体系。在人才引进上,湛江聚焦重点产业需求实施精准引才,2023年明确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标准,覆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安家落户、科研启动等支持。青年人才引育方面,2022年起推行“逐梦港湾”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和租房补贴,同时深化校企合作,2024年支持本地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定向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此外,2023年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技能培训、项目扶持等方式,助力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服务乡村振兴。 二、创新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湛江注重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2023年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用人模式,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围绕关键技术难题公开招募人才团队。在激励措施上,2024年明确企业可自主开展人才评价,将技术入股、项目分红、岗位分红等纳入薪酬体系,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专项奖励。同时,支持人才创新创业,2023年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人才提供场地支持、融资对接和政策咨询服务,降低创业门槛。此外,2024年推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允许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到企业兼职创新或离岗创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打造系统完备的人才服务保障平台。为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湛江2023年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建设人才公寓并提供租赁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购房优惠。公共服务方面,2022年开通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整合户籍办理、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服务事项,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2024年还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保障高层次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建立人才健康档案,提供优先就医、定期体检等服务。此外,2023年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行业峰会等活动,促进人才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 四、健全协同有力的人才管理体制。湛江强化人才工作组织保障,2023年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定期召开人才工作推进会,统筹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重点问题。在资金保障上,2024年优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审批流程,加强绩效评估,确保资金精准高效使用。同时,2023年完善人才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调研,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动态调整政策内容。此外,湛江注重营造尊才爱才氛围,2024年开展“最美人才”评选宣传活动,讲好人才故事,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各类人才在湛江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2025-07-27
-
【湛江招商】湛江海洋科创中心盛装待发迎海博会新篇章
湛江市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正加速推进招商引资进程,作为区域海洋科技产业升级的关键载体,该项目已吸引多所高校和科技企业入驻,一期建设成果初显,内部装修有序进行,以全新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助力湛江打造海洋经济高地。 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进入2024年,湛江市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深化工程进展。其中,一期一标段的海洋金融大厦和科技创新大厦已顺利完工主体结构,全面转入内部精装修阶段;同时,一期二标段建设正加速推进,外围配套工程如交通网络和环境优化也取得显著突破。这些进展标志着该项目从蓝图迈向现实,为海洋科技产业集聚奠定坚实基础,相关工作计划在年内落实。 二、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已陆续进驻科技创新大厦,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这些单位将聚焦海洋技术研发与应用,涵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通过人才引进和资源共享,湛江市正推动海洋科技要素高效集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整体布局。 三、企业生态日渐成熟创新中心通过招商引资,已成功引进多个科技企业设立研发总部,包括从外地迁入的高端技术企业。近期,一批新兴企业表达强烈入驻意向,进一步丰富产业生态链。同时,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建设已启动实施,将整合数据分析、智能监测等功能,为海洋产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数字化转型驱动力,助力湛江打造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 四、科技展厅亮点纷呈作为全球展示窗口,湛江市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海洋科技展厅已完成定稿设计方案,计划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期间整体亮相。展厅布局包括海洋科普区、海洋科技成果展示区及创新平台互动区,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化展品,生动呈现湛江海洋科技的最新突破和国际合作成果。这些设计旨在激发公众参与,增强海洋科技普及力。 五、产业升级未来可期展望未来,湛江市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将持续深化二期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更多科研单位和企业融入。该项目将作为核心引擎,驱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环保技术和蓝色经济发展,支撑湛江建设成为国家级海洋科技枢纽。在海洋经济博览会催化下,创新中心有望带动更多国际合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走向世界舞台。
2025-07-27
-
【湛江招商】智慧政务新探索 数据赋能再出发
湛江市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优化营商环境,将大数据应用深度融入招商引资工作流程,通过智慧化服务提升项目落地效率。2018年以来,该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系统推进政府服务革新、产业能级跃升和城市治理升级,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布局。2019年初,湛江市出台专项规划方案,确立"统一平台、共享资源、融合应用"的建设原则。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跨部门协作机制,制定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破除信息孤岛。该方案重点规划政务云平台、城市物联网平台等基础工程,为后期智慧应用提供底层支撑。2021年完成市级政务云平台二期扩容,实现85%以上部门系统迁移上云。 二、夯实数字基建底座。累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5G网络建设和物联网覆盖,2022年建成5G基站超7000个,实现主城区连续覆盖。依托粤西大数据中心枢纽地位,建成区域性数据中心集群。同步推进城市神经元体系建设,在主要交通路口、港口码头部署超万个智能感知设备。在开发区域试点多杆合一智慧灯杆项目,集成环境监测、安防监控等功能。 三、优化智慧民生服务。打造全市统一政务服务移动终端,集成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等高频服务事项。2020年率先在粤西地区实现就医"一码通",市民通过终端可完成市内主要医院挂号缴费全流程。开发智慧养老平台,接入社区服务机构168家,实现居家老人健康监测全覆盖。在教育领域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城区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达100%,乡村学校覆盖率达92%。 四、构建智能交通体系。重点建设的交通大数据决策平台于2021年投入使用,融合高速公路卡口、公交车GPS等18类动态数据源。平台日均处理数据量超2000万条,为公交线路优化提供决策支撑。在中心城区实施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后,平峰期通行效率提升23%。推出智慧停车平台接入公共车位2.1万个,上线一年内使用率增长180%。 五、培育数字产业生态。通过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1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项目。引导企业开展"微创新"实践,培育出智慧水产养殖管理平台等创新成果。在产业园区布局数字经济集聚区,推动超3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建成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整合应急管理、生态环保等六大系统。开发防汛防台智能指挥系统,实现气象数据与应急资源实时联动。打造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平台,覆盖全市主要河湖水库及大气监测站点。2022年该平台成功预警水源地异常事件7起,响应时效缩短至45分钟。推广市容AI巡查系统,城市管理问题自动识别率达82%。 湛江市通过系统性推进数字化改革,已形成技术驱动、民生导向的发展格局。现阶段正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通过建立常态化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见效,为建设区域性数字枢纽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025-07-27
-
【湛江招商】湛江3家AEO高级认证企业将享中瑞通关便利
湛江市近年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外贸企业提质增效。随着中国与瑞士海关AEO互认协定即将实施,湛江市3家获得AEO高级认证的企业将享受双向通关便利,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 一、中瑞AEO互认开启国际贸易新通道 中国与瑞士签署的首个政府间AEO互认协定将于近期正式生效。AEO(经认证的经营者)制度是国际海关组织倡导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信用、合规性及安全水平认证,给予通关便利。互认后,双方AEO企业可享受查验率降低、优先通关等5项核心优惠,通关效率预计提升30%至50%。 二、湛江市外贸企业迎政策红利 湛江市现有11家与瑞士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其中3家为AEO高级认证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化工原料等商品。根据自贸协定条款,生产型高级认证企业还可自动获得“经核准出口商”资质,享受原产地声明自主签发便利,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 三、AEO认证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 获得AEO认证的企业在供应链稳定性、国际信誉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湛江市某水产加工企业通过认证后,出口货物查验率下降近四成,物流周期缩短。海关数据显示,此类企业平均贸易成本降低约两成,国际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明显。 四、湛江市多举措培育外贸新动能 湛江海关近年来通过专题培训、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引导企业完善内部合规体系。同时联合地方政府搭建外贸服务平台,提供关税筹划、风险管理等支持。下一步将重点帮扶中小企业申请AEO认证,扩大政策受益面。 此次中瑞AEO互认实施,标志着湛江市外向型经济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通过国际海关合作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将进一步推动粤西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07-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